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真人视讯(中文)官网|点赞!万州这项工作获全重庆第一名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6:36    次浏览

本台评论:上下联动,输血与造血并举,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今天是10月17日,是第三个“全国扶贫日”。贫困,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,脱贫工作刻不容缓。 万州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之一,扶贫工作尤为重要。去年7月份之前,我区尚有贫困村140个,贫困人口34515户、106044人。面对如此重的扶贫任务,我区由36名区级领导挂帅,208个单位组建了42个帮扶集团,组建了168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295个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,帮扶工作横到边纵到底。今年又调整了70名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,配强了68名贫困村“第一书记”,增加了61名驻村工作队队员,强化了联户帮扶力量。 网络配图在强有力的扶贫工作下,截止去年年底,我区完成了9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,实现了75496名贫困群众“一越线、两不愁、三保障”。扶贫工作考核在全市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。然而扶贫不能仅靠外部输血。贫困地区要真正脱贫,还是需要有产业支撑,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。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很难保证不返贫。 日前,天城镇65岁的村民李长珍便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的“穷帽子”。李长珍一家五口,三个有病、一个残疾,曾是天城镇的建卡贫困户。近两年,村里建起了桃园基地,她常年在基地务工,加上镇里给她家送去的鸡苗,有了工作,又有了“小产业”,李长珍家的日子越过越好。相较于一些地方的贫困户不愿“摘帽”,天城镇贫困户却愿意“自主脱贫”,这一“转变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。 加大贫困地区的产业投入,不仅是打通当地的“任督二脉”,更是增强造血功能,实现自我输血的重要举措。截至9月底,我区已完工扶贫项目1723个。其中包括农网改造111个,道路项目383个,产业项目144个,D级危房改造项目5952户,财政扶贫项目440个,对口支援项目和环境整治项目71个。安全饮水、国土整治、文化卫生和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则实现全部完工。 靓丽的村居环境、便利的交通设施、朝气蓬勃的产业发展等硬件设施给困难群众带来了希望,也带来了保障,更坚定了困难群众甩掉“穷帽子”的信念。因为镇上发展旅游业,太安镇凤凰村的村民依靠农家乐实现了脱贫;因为产业调整,溪口乡玉竹村村民靠经果林实现了脱贫……在扶贫工作中,产业的发现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“良药”。 扶贫不仅是送一些钱粮就走,也不是缺啥补啥。要想从根本上治穷病,断穷根,产业不可少,而正是因为产业的发展,实实在在的撑起了困难群众的钱袋子。 ▼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万州手机台!